原文在粉專發表於04.19.2022
前一個週日帶小孩去Bay area discovery museum,看到如相片的標示貼在其中一間展覽室內。
這個標示上寫著:
你知道嗎? #好奇心觸發學習 看到一些不在預期內的東西觸發好奇心。當孩子有了好奇心,他們更可能會去實驗、探索和尋求更多知識。
那間展覽室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東西切成一半, 讓孩子有機會看到他們的剖面圖, 如:車、浴缸、馬桶、烤箱、煙囪等, 並且在其中放了一些可以讓孩子動手操作嘗試的東西,非常有趣。
當孩子看到習以為常的東西變成出乎意料的樣子, 便覺得有趣、覺得好奇, 想看看平常看不到的「裡面」究竟是什麼樣子?又是如何能操作的? 小寶就會看著問我說:「為什麼這個會這樣?」
//
有了學習動機, 只要能有資源,且有尋找答案的能力, 不論是詢問爸媽老師朋友、查詢書籍或google, 就能帶來學習、知識的累積與能力的提升。
//
如何讓孩子長/常保學習動機?
是重要又挑戰的任務。
之前在台北諮商所工作的時候, 遇到好些失去學習動機的孩子, 每天都覺得無聊,學習也很無聊,所以不想學習。
這種孩子很容易就被電動所吸引, 因為電動的高刺激影像畫面讓他們覺得很「有聊」。
//
身為父母,可以如何幫助小孩常保學習之心呢?
1. #動手操作 learning by doing. 當小孩可以動手嘗試、操作時,他們會覺得比較有趣、有成就感,也比較印象深刻。
例如: 學習電路時,真的找電池、電線、燈泡等讓孩子親手進行電路實驗。 學習槓桿原理時,真的找重物、支點與板子進行實驗,或是去玩蹺蹺板體驗一下。
2. #在生活中找問題與答案 生活裡時常會遇到各式科學數學知識問題,善用這些機會問孩子問題,跟孩子一起找答案。
例如: 玩呼拉圈:呼啦圈在轉的時候為什麼不會掉下來?(離心力、向心力) 騎腳踏車:腳踏車變速的原理是什麼?為什麼能煞車?
3. #留心孩子的每一個問題 當孩子會問問題時,表示他有好奇心, 不要放過或忽略這些想學習的提示, 可能的話,最好立刻跟孩子互動來回應他的好奇心; 如果不能的話,也可以跟孩子約好晚點討論,或是讓他去問老師/查書Google 再來告訴你答案。
如果太常不理會孩子的問題, 或是常常「等一下再說」卻永遠等不到, 那孩子問問題的熱情很可能會被澆滅, 或是因為不想被拒絕敷衍而不願意再問父母問題了。
鼓勵孩子多問問題,
我覺得這是美國教育最成功的事(之一), 永遠都跟孩子說: This is a good question.
4. #善用孩子的興趣 孩子天生都會對某些事物特別感興趣,隨著年紀也會有變化, 當孩子表達喜歡什麼的時候,多多留意, 用他的興趣來引發他的學習動機。
例如: 小寶最近很喜歡科學, 所以我找了很多科學相關的書/CD給他。 當他學到什麼來跟我分享時,當然大大肯定讚美一番。
當遇到什麼問題的時候,適合的時候,我會告訴他:「你是我們家的科學家,我們來用科學了解一下這個問題吧!」或是「學習OO,對未來當科學家很重要喔!」
5. #引導孩子想多一點感覺好玩一點 當孩子有了好奇心,有問題之後, 視小孩的年紀來給予不同的協助程度。
協助什麼呢? 協助孩子找到適合的問題與找出問題的答案。
小孩一開始的問題可能問的不夠精準, 可以了解孩子想問什麼?幫助他問得清楚。
例如:小寶常會說:「為什麼這個會這樣?」 我會引導他問清楚,這個是指什麼?會這樣是指什麼? 年紀越小會需要越多協助,可能要用選擇題的方式來讓小孩選擇。
定義問題之後,就要來找答案啦~
怎麼找答案? 我通常喜歡不直接告訴小孩答案, 而是引導他想多一點,或是邀請他做實驗來試試看。 (不過也是要看情況,如果孩子已經很著急,那或許先直接告訴他答案,再邀請他做實驗或多想一點會更適合)
邀請孩子 #先猜猜看 答案是什麼? #千萬不要否定孩子的任何猜想
接著 大膽假設,小心求證
猜完之後,可以帶領孩子 #動手做做看 是不是跟想的一樣?
如果是無法動手做的, 可以用找資料的方式來一一核對,書、圖片、影片等, 讓孩子能看到些影像,會對學習有幫助, 因為更具體實際,更容易理解,也增加印象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