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Wenchi Chen

「情緒管理」第一步:認識自己的情緒與觸媒


根據之前在粉專詢問時留言的比例看起來,情緒管理應該是許多父母感覺挑戰的第一名。

前情提要: https://reurl.cc/XV6kzR



情緒管理說起來簡單,做起來難;是挑戰,也是成長的契機。


不敢說我情緒管理很好,畢竟還是會爆炸,但我也稍微研究過情緒(話說我在國北碩班的畢業論文就跟情緒相關),所以野人獻曝來跟大家分享一點學習感悟~ :)

(情緒好豐富,我話又多,一篇寫不完,所以大概會有好幾篇,

希望繼續看下去的朋友們,如果你願意請留言告訴我或分享,謝謝支持給我鼓勵動力~)



如何能較好掌握管理自己的情緒?情緒管理要怎麼開始?

首先,建議從平時開始 #先認識自己的情緒與觸媒


你可能會覺得喜怒哀樂不就這樣?!

但其實人的情緒是很細緻的,

不一樣的事情、不一樣的時機、不一樣的對象等等太多因素會影響情緒的種類與強度了!


舉例來說,

當孩子在家吃飯慢吞吞時,如果是午餐且下午沒特別安排,加上妳心情不錯時,或許妳有點 #不開心 #無奈,可能念個幾句,但還是耐著性子讓孩子慢慢吃完。


但若今天孩子在餐廳用餐慢吞吞呢?

即使同樣是午餐且下午沒特別安排,加上妳心情不錯,但是看到服務生在等著收拾,或是還有其他人在等座位,或許妳除了 #不開心,還會感覺 #緊張 #壓力,所以你一直催促小孩吃快點吃快點,或是讓孩子不要吃了趕快走!離開餐廳後可能還有點 #生氣 碎念孩子兩句:「怎麼每次都吃那麼慢!你看這麼多人在等!」(然後孩子可能也不開心媽媽一直催一直念…


試著想像,同樣是孩子吃飯慢吞吞,除了場地環境不同,如果發生時間點不同、用餐時間長短不同、接下來有無安排事情、接下來安排的重要程度、接下來安排的移動距離、你的心情、你的想法價值觀(如:對守時的堅持度、對麻煩他人的在意程度等)…等,

在多方情況加乘下,妳的情緒可能有生氣、難過、不開心、著急、壓力、緊張、丟臉、擔心、無奈、委屈、失望、焦急、沮喪、自責、自卑等,可能同時出現多個強度不一的情緒…太多種可能了!


人的情緒細緻且複雜,要多了解自己的情緒一些,有意識地花時間去探索在所難免。



回到上面孩子吃飯慢吞吞的在家/餐廳例子,

你注意到了嗎?

或許真正造成妳對孩子沒那麼多耐心的根本原因,不是孩子吃很慢,而是 #在意他人眼光

以餐廳吃飯為例子,你真正的觸媒(觸發情緒的原因)是「你在意他人對你(及孩子)的想法」,因而產生緊張、壓力、甚至生氣。



特別想澄清:

這邊並不是說在意他人眼光不對,或是對孩子吃飯慢吞吞沒耐心不行,更不是說一定要耐著性子陪孩子把飯吃完喔!


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在意他人眼光,無關對錯,而是天性;重點是取得平衡且個人或重要他人不覺得難受


對孩子吃飯慢吞吞有情緒或沒耐心也是大人的自然反應,怎麼處理對孩子好也沒有標準答案。

情緒管理不是要扼殺我們的情緒,而是學習在覺察情緒時如何調節且不傷害人



在感覺到自己情緒的當下,不論情緒強弱,都有意識地靜下來想一想:

  1. 我現在有哪種或哪些情緒?主要情緒為何?

  2. 造成主要情緒的觸媒為何?發生了什麼事?當該情緒發生時出現了什麼人/事/物/想法/狀況?

(若有時間精力也可考慮把所有情緒ㄧㄧ拿來檢視、找出各個觸媒,

但時間力氣有限,加上避免混淆,建議可聚焦在主要情緒即可。)


也可以在情緒過後,回想剛剛有什麼情緒?發生了什麼事?(同樣上面兩點問題)

或在每天睡前,花一小段時間想想今天有哪些時候事件與情緒?(同樣兩點問題)

個人記憶力不佳,因此比較推薦在當下或之後立刻回想,記憶比較深刻


不需要情緒很強烈才能想這兩個問題,或許該說情緒太強烈更難有意識地讓自己停下來思考,

所以當察覺到自己有情緒,即使滿弱的,都可以停下來小小分析。

發現觸媒時,可以把它寫下來、記在手機裡、或用力記起來。

(個人記憶力不佳again,大推記在手機裡,隨身攜帶不易掉XD)


透過有意識地多次分析紀錄

慢慢就可以發覺自己的各種觸媒,甚至可能發現觸媒們有某些相似處。



解鈴還須繫鈴人,

了解觸媒為何,能幫助我們有正確的聚焦。


一、比較能掌握自己情緒狀況。

意思是,了解自己到底有什麼情緒?情緒又是為何而起?

有時候情緒會令人感覺混成一團,甚至全部變成「生氣」,而很難掌握調解;

但若有意識地多停下來感受、分析,情緒就能越來越顯示出個別的樣子,讓你發現最真實的情緒。如:在生氣背後常常有著更深層的情緒,像是:害怕、自卑、懊惱、嫉妒等。

當你可以有正確的掌握時,通常就比較容易冷靜,也比較知道可以怎麼面對。


例如是因為自己在意他人眼光而有情緒,但誤以為都是孩子吃太慢的問題就無法對症下藥;你可能會發現孩子吃完飯了,但你的情緒還在。



二、比較可能避免觸媒發揮作用。

意思是,你可能無法阻止觸媒出現,但當你有所掌握時,你就有機會幫助自己迴避,可能是身體空間專注力上的迴避,或是心理狀態上的保護調整。


例如:若你知道他人的眼光會讓你有壓力,當在餐廳用餐時,或許可以選擇自己吃完後,就把孩子交給知情的另一半,自己去廁所或離開餐廳在外面等,避免自己的觸媒被引爆。



三、比較有辦法處理調節自己的情緒。

承第一點,當你了解自己情緒的來由,可以考慮再去深度分析觸媒產生的原因,對自己能有更多瞭解及成長。

不過,我也不認為每個觸媒都需要深究,也不是深究後才能處理。

知道觸媒時,由於需要「處理」的「對象」對了,多半也較易找到有效的調節情緒方式來幫助自己冷靜,可能是離開現場、對自己說話、讓自己分心、手握拳放開、喝水、深呼吸等。


還是用孩子在餐廳吃飯慢吞吞為例,如果觸媒是在意他人眼光,可能較有效的調解情緒方式有:離開餐廳、告訴自己:「不要在意,其他人並不是針對我們」、讓自己專注在眼前來刻意忽略四周等。



總之,觸媒可能是人/事/物/想法/狀況,通常會在生活中重複發生;

每個人的觸媒們可能有部份相同,但通常會有部分不同,

這跟個人成長經歷相關,無所謂對錯。

若是不會對你及重要他人造成困擾,也沒有深究改變觸媒的必要,

尋找觸媒就是希望幫助你更認識自己、情緒管理更容易的方法囉。


最後,如果是對「情緒」比較不熟悉的朋友,

建議可以google情緒詞彙的圖片,你可能會發現情緒的種類比你記得的更多呢!

我也常看到一兩個我好久沒使用到、但其實很貼切的情緒詞。

有更多情緒詞彙,也能幫助我們更精準地了解自己的情緒!


謝謝大家有耐心地看到這邊,

如果你沒有嘗試過有意識地探索自己的情緒與觸媒,邀請你可以試試看唷!


==


預告~下一篇:認識自己的情緒管理調節模式


===


如果你看了上面文章,很想對自己的情緒與觸媒有更多了解,

但覺得自己執行上有困難,或是執行了還是感覺摸不著頭緒,

歡迎私訊粉專或寫email給我,或許我可以幫上一點忙!

如果希望有較長期的協助,也可以考慮進行文字協談喔~





809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