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媽媽在兩天前的FB圖文(如圖)留言發問:
「請問這邊的行為是包含 動作和語言對嗎 ?
( 小孩生氣容易口出惡言有時候還有威脅的語言,非常難聽)
不知道負責能夠有任何建議的方式負責嗎?例如每次都說對不起,但一旦發生很快又口出惡言。
感覺這個負責可能沒起到作用,也不想馬上走入懲罰性的暫停。獎勵和懲罰真的很難拿捏,也需要看小孩的特質。
請問琪琪有任何推薦可以讓小孩好好生氣的方式嗎 ? 讓情緒流動,知道方式還有引導小孩能夠往健康的生氣方向執行,真的好需要一段時間。」
—
謝謝這位媽媽的發問,有時孩子的發言真的很傷人...(先幫所有感同身受的媽媽們拍拍~)
行為包含動作、語言沒錯。
口出惡言或威脅的語言,如何處理依 #年齡 會有差異,一個關鍵是 #孩子是否真的了解自己說的是什麼意思?
年紀偏小的孩子不一定了解自己在說什麼,但因為父母反應很大,所以覺得好玩或認為是「有用」的方法。年紀大一點的孩子,或許知道這是不好的話,但為何不好?其實不一定明白,所以持續隨便說「惡言」。
我會跟孩子在心情好時,談談他說的「惡言」代表什麼,並表達自己的受傷及心情,讓孩子真實了解自己語言的殺傷力。同時,也跟孩子討論「生氣時適合說的話」,找出幾個家長可以接受、孩子也能稍微舒壓的話,譬如:我跟兒子討論可以說「哼!!我生氣了!哼!哼!哼!」。不過,隨著年紀增長,孩子也需要區辨各種情境場合適用的方式不一。
另一方面,也觀察孩子身邊是否常有「示範」口出惡言或威脅?家庭、學校、電視、YouTube、書籍、動漫、電動等。控管、移除可能的示範,孩子才不會持續被影響、覺得說不好聽的話沒什麼關係。
尤其是威脅,家長可能常無意識地使用它來管教孩子,像我一不小心就會說出「你如果/再不________,就_______了!」,「你如果不收玩具,我就全部丟掉!」、「你再不管理好自己,就不能再用電腦了!」這些威脅的話語很順口,有時很好用,孩子會害怕後果,而去執行被要求的任務。但威脅的後果可能是犧牲孩子的情緒、孩子學不會負責、或孩子學到了威脅的話術。我第一次警覺到自己用威脅管教法,就是當時四、五歲的兒子小寶對我說:「媽媽,你如果不給我看電視,我就不要洗澡了!」
😳😳
.
第二個關鍵是:孩子 #道歉 有分是真心的,還是應付了事。
如果孩子是 #應付了事,可能是還搞不懂狀況,需要再讓孩子理解話語的殺傷力;也可能是孩子不覺得自己有錯,就是故意想傷人,這時需要認真檢視親子關係是否出了什麼狀況?很可能存在什麼裂痕或誤會。
如果孩子 #真心道歉,但不久又衝動地再犯,建議可以讓他道歉加 #補償 媽媽,做一件讓媽媽開心的事(可以直接約定好幾個選項,讓孩子自己選,例如:幫媽媽按摩等)。教導孩子抱歉不只用嘴巴說說,更要身體力行地表達歉意。❤️
.
第三個關鍵,也是讓小孩好好生氣的關鍵,是 #平時的情緒教育。
1 #認識自己的情緒。
從小開始,透過圖片、情境,帶孩子認識各種情緒,或點出孩子當下的情緒,讓孩子逐漸認識情緒的名字與意義。再加上身體感覺,害羞的時候臉感覺熱熱,生氣時頭感覺脹脹等,增加對情緒的敏感度。
2 #練習冷靜。
平時討論、示範、跟孩子練習深呼吸、離開現場、喝水、默數1-10、原地跳3下、雙手握拳再鬆開等方法。在孩子有情緒但尚未失控前,提醒並帶孩子一起使用說好的方法冷靜。
3 #覺察情緒,#趁情緒未失控前冷靜。
打個比方,水龍頭流出的水是被事件/想法引發的情緒,杯子是孩子能容納、調節的情緒。情緒強烈到失控時,就像杯子放在開大水的水龍頭下,水不斷滿出來,除非能把水龍頭關小關緊,短時間內很難不漏水。避免水漏出來、避免情緒失控最好的方法是在水龍頭轉開、杯子水變多但還沒溢出前,就覺察到水龍頭需要關小,杯子需要倒掉一些水來換取冷靜。
亦即,當看到孩子開始有情緒時,就提醒陪著孩子冷靜;年紀稍長後可帶著孩子探索他的「觸媒/地雷」— 容易引發強烈情緒的人事物。發覺觸媒後,決定要處理或躲開,前者需要分析理解為何容易引發情緒?後者是想辦法盡量避免碰到。
舉個例子,小寶現在在面對的一個觸媒是:別人說他講錯並表達跟他不同的意見。小寶很有主見,優點是他有想法,缺點是容易太固執,聽到不一樣的聲音就感覺被否定,而引發情緒。於是,透過故事、生活實例等持續試圖教導他:我們要尊重傾聽他人,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意見,沒有對錯,並非否定誰。另外,也舉個要盡量避免的觸媒例子:小寶明顯在睡不夠時,情緒起伏加劇,控制能力顯著下降,因此我盡量安排時間讓他早點睡,避免太累,能有充足的睡眠。
(PS: 之前寫過情緒相關文章整理,有更多細節參考,請看這裡。)
.
試著幫助孩子好好生氣之餘,我也學習不把孩子的氣話看得太重。大人有時也會口不擇言,何況還在發展中的孩子呢!人在氣頭上有一種「戰鬥」的本能,想要讓對方難受來「贏」,但往往不是真心,我想大家都曾為氣話後悔過。在孩子還沒學會控制自己的嘴巴之前,先學習別讓氣話往心裡去吧!不是姑息,只是選擇讓自己別太被影響,讓氣話停留在氣話就好。
.
上帝為每個孩子創造的情緒杯子大小深淺不一,孩子天生氣質的情緒平穩度與容忍度有差別,但都可以靠著後天學習讓杯子容量變大,只是歷程的難易、需要的時間有所不同。我們一起加油,相信孩子能越來越有情緒調節能力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