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,
我在開車,快到家時,
坐在後座的小寶問:「媽媽,回家我可以看電視嗎?」
我直覺地立馬回答:「不行!」
小寶開始帶著哭腔說:「為什麼不行!我要看電視!!」
我:「你剛剛已經用很久的平板了」
寶:(打斷我)「那是學習!平板的遊戲是數學!」
我:「我剛剛明明看到你在玩迷宮遊戲」
寶:「(哭)其他有數學啊!我打開給你看!」
我:「就算是學習,你也用太久了,所以不可以再看電視」
寶:「(崩潰大哭) 嗚嗚嗚嗚….媽媽,你都不懂小孩的心….嗚嗚嗚嗚……」
*
聽到小寶說我不懂小孩的心,
心中立刻出現一個聲音說「最好是我不懂!你老媽我可是心理師呢!」
但聽著小寶的哭聲,
我沈澱心情,發現這個聲音是自己的 #驕傲。
是,我是學了很多心理知識,
是,我是跟一些孩子工作過,
但我剛剛的確沒有表達出對孩子的 #同理,
也難怪小寶會覺得不被理解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有知識、有經驗,
但沒有 #實踐在此時此刻,就沒有傳遞成功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回想在車上的對話,
如果再來一次,
我會想先告訴小寶:「媽媽在開車,我想一想,我們回家再說」
等回到家,可以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時,
再來進一步「討論」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跟孩子討論,
不是直接接受小孩講的,
而是按耐住自己的想法,
先好好聽孩子怎麼說,
再利用問句等方法較委婉地表達不同的意見,
也接受孩子可以「不同意」。
————
討論時,
大規矩盡量堅持,
但有時不妨有些創意的彈性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回到假如重來一次的討論,
我會想讓小寶意識到一點:
「即使平板是在學習,也需要控制使用時間」。
不是有看似正當的理由,就能濫用;
就好像牛排很營養好吃,所以就一直吃一直吃一直吃一直吃,這樣對身體也是不健康的。
想達成一個結局是:
「雖然不能再看電視,但我們可以一起進行一件小寶也很有興趣的事。」
Comments